专家简介谢锡亮(1925.9.16-2018.1.16) , 河南原阳县人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名老中医 , 曾任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早年师从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现代针灸学科的奠基人承淡安先生 , 得其真传 。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了承淡安的学术思想 , 在临床和教学上均有诸多建树 , 是中国针灸澄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被聘为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 , 台湾自然疗法总会顾问 , 香港针灸学会学术顾问 , 山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创建襄汾县中医院 。2009年被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针灸泰斗”称号 。
【怎么样针灸(扎针灸)】
刺针方向
谢锡亮
用针刺在穴道上 , 针尖向那个方向刺 , 叫做刺针的角度 , 一般讲有平刺、直刺、斜刺三种角度 。但这三种角度是由穴位所在部位而决定的 。此外 , 还应该注意为达到治疗目的而选择针尖方向的问题 。临床上刺针方向的问题往往容易疏忽 。有时因不注意方向而刺伤较大的血管、神经干而发生血肿或后遗症;甚至刺中内脏而形成重大事故;有时因刺到骨骼上而发生弯针 , 使针尖卷钩;有时因方向不当 , 不能得气 , 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关于针刺的方向问题 , 《针灸大成》上记载:“转针(转针尖)向上气自上 , 转针向下气自下 。”就是说要经气和针感向上传导 , 针尖要向上斜刺 , 如要经气和针感向下传导 , 针尖须向下斜刺 。这是说针尖向哪里 , 针感就向哪里传导 , 这也是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之一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 , 把这些零散的点滴体会归纳起来 , 有以下几条原则 。
一、向空虚的方向刺
选准穴位 , 将针刺过皮下以后 , 再往下刺就向空虚的方向刺 。要找缝隙、空洞、奥窍、松软之处 , 方可进针 。如碰到坚硬、柔韧、滞涩或病人保护性的躲避、抽动、叫疼 , 即应改换方向 , 不可强刺 。
二、向组织肥厚的地方刺
进针到达皮下以后 , 针尖应向组织丰满的地方刺 , 如针三间、后溪 , 应俯掌轻握拳 , 横针直刺;针鱼际穴 , 应仰掌微曲指 , 从赤白肉际下针向第2掌骨方向刺 。这些地方组织肥厚又松软 , 易于进针 。又如针环跳 , 则应向膝部内侧髁的方向刺;针曲池、中脘则应直刺 , 针头维则应沿皮向上 , 针丝竹空则应向眉中刺 。总之向肥厚丰满之处刺 , 不能把针尖透出皮外 。
三、根据补泻原则刺
按病情决定补虚泻实的原则之后 , 确定刺针的方向 。针尖顺着经脉的走向而刺 , 是补法;针尖逆着经脉的走向而刺 , 是泻法 。此即所谓:“随而济之为之补 , 迎而夺之为之泻”的迎随补泻法 。这是补泻方法之一 , 现在还有人使用 。但一般多认为是“巧立名色” , 实际无多大意义 。究竟实际价值如何 , 尚待研究 。
四、向病灶方向刺
病灶在何处 , 针尖宜向何方 , 要运气至病痛之所 。如胸痛刺内关穴 , 针尖宜向上方 , 手指麻木刺内关穴 , 针尖宜向下方手指处 。《针灸大成》上记载:“病有远道者 , 必先使气达病所” 。这是说在病灶远距离取穴时 , 要让针感传至病灶处 。因此针尖就应该向病灶方向刺 。针感如能传导至病所 , 这是最理想的 。但临床上除有些对针感灵敏者外 , 如果距离太远 , 要“通关过节” , 是不太容易的 , 须下功夫行针 。但也常见有一针下去从腰部通过髋、膝、踝三个关节而到达足背者;也有针内关穴过肘关节麻至胸部者;针合谷穴通过腕、肘、肩关节麻到面部者 , 这是多种原因所构成的 , 不单是针刺方向问题 。
五、向经脉循行线上刺
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 , 在取穴时“宁失其穴 , 勿失其经” , 可见经脉是重要的 。所以针尖应循经脉通路刺 , 不可离开经脉 , 因为“经不舍穴 , 穴不离经” 。穴道和经脉是有密切关联的 。针刺时要看经脉走向 , 知其上下曲折 。不讲迎随补泻 , 直刺经脉 , 或顺经脉或逆经脉刺均可 , 只要不离开经线即可 。当然也有例外 , 如有的皮内针是横着经脉刺的 , 就是由经脉上横贯过去的 , 但实际也没离开经脉 , 这也说明向经脉上刺是正确的 。
推荐阅读
- 富力怎么样(富力物业的口碑怎么样)
- 怎么样卸妆(卸妆如何才能卸干净)
- 德阳怎么样(四川在全国算穷吗)
- 锅炉怎么样(锅炉引风机)
- cd怎么样(cd)
- 怎么样做人(要怎么学会做人)
- 永远的7日之都三周年庆卡池怎么样-迷雾中的虚相UP池抽取建议[多图]
- 永远的7日之都观月绫怎么样-新神器使观月绫角色分析新
- 加盟店怎么样(一万元左右的小生意)
- 税务局怎么样(考上税务局公务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