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企业建立品牌的7大法则 企业建立品牌的法则有哪些?

知名品牌战略咨询公司--上海沪琛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认为, 品牌营销的过程, 就像延绵的河水自由奔放地流淌 。 有的汇聚成滔滔的江水, 奔赴至广阔的海洋;有的分化为涓涓的溪流, 最终枯竭成坑洼的桑田 。 究竟是什么左右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品牌生命周期不断演进的轨迹当中, 是否能找到那些快速成长的法则与规律?沪琛策划根据多年对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咨询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出品牌营销的法则, 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建立品牌的最佳路径 。
??法则一:开创一个品类
【介绍企业建立品牌的7大法则 企业建立品牌的法则有哪些?】??大多数人都知道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是阿姆斯特朗, 却很少有人会去关注第二个、第三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 "第一"永远是舞台上镁光灯下的焦点, 而被人们深深地印在脑海当中 。 对于那些后来者, 大多数的人们都失去了好奇心, 没有多大的兴趣 。 一个品牌的建立也同样如此, 消费者大多只会记住一个行业或品类里面的老大品牌, 而对于老二、老三品牌, 消费者却总是记得比较含糊 。 品牌营销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开创品类成第一" 。
??那么何谓"开创品类成第一"呢?当年的小霸王在电脑金贵得要命的时候, 把电脑中打字的功能单独拿出来, 开发出一个电脑学习机市场, 抢在电脑厂商之前, 把手伸进了渴望学习电脑人的钱包 。 "王老吉"原本是放在药店里面销售的药, 策划团队通过改变包装, 改变诉求, 把它变成了凉茶饮料, 使它率先成为饮料里面凉茶品类的老大品牌, 销量也递增到几十亿元 。
??在一片红海的竞争当中, 要想树立新的品牌,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秩序和规则, 创造新的品类, 从而避开激烈的竞争, 进入独立的蓝海领域 。 牛奶本来是喝的, 干着吃, 就诞生了可以嚼着吃的奶片;水果本来是咬着吃的, 现在变成可以喝的, 这就产生了果汁饮料;方便面的渣滓, 本来是作为垃圾倒掉的, 但现在却变成了利润极高的"一口脆" 。 思念开创了10克重的珍珠汤圆系列, 再经缩小, 又推出仅3.5克重比豌豆还小的小小珍珠汤圆, 掀起新一轮销售高潮 。
??中国商业目前在各行各业的品类占有上尚处于发展阶段, 很多产品品类都尚未成熟 。 通过开创品类的方式创造品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机会较大, 关键是要抓住机会, 勇于创新 。 江西横峰葛业公司成立于2000年, 是一家生产葛产品的企业 。 葛根具有清热下火的功效, 但一直作为药材属性的产品形态进行销售 。 袋装"根块"类产品一直销量平平, 企业经过调研发现, 消费者不接受产品的原因在于"自己煮泡葛根太麻烦" 。 于是企业将"根块"做成开盖即饮的"汁"饮料--葛佬葛根汁 。 可是做成"汁"饮料后, 它就要面临"凉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的竞争, 如何避开竞争成为企业的核心命题 。 最终, 企业通过品类创新的方式来创建品牌 。 开创一个"根汁"饮料的细分品类, 区别于现有市场的"凉茶"饮料和"果汁"饮料, 打造"根汁"饮料这个新品类里面的第一品牌 。
??法则二:借靠一棵大树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关于"出售书籍"的段子: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 便给总统送去一本, 并三番五次的问总统的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 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 出版商如获至宝, 进行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 。 "于是, 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
??不久, 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 他又送给总统一本 。 总统上了一回当, 想奚落他一下, 便说:"这本书糟透了 。 "出版商听后大喜, 他打出广告:"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 "结果, 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 书随之脱销 。
??出版商第三次将书送给总统的时候, 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 不置可否 。 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赚其利 。
??"背靠大树好乘凉" 。 这个段子让我们明白, 其实出售什么样的书籍并不重要, 而关键在于这本书籍和总统扯上了关系, 通过总统背书, 就成了畅销书 。 品牌营销也是如此, 如果能靠住一棵大树, 借势于外力, 自然会使品牌构造的路程省很多力 。 所谓"大树"便是在消费者心智模式中已经形成的认知, 通过借势消费者认知提升自身品牌的方式, 便是"靠大树"的策略 。
??"靠大树"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借别人的势, 另一种是借自己的势 。 九阳将"豆浆机"这个品类推广成功, 坐上"豆浆机"品类里的老大品牌宝座之后, 美的豆浆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乘势而上, 打出"豆浆机升级换代"的牌, 抢去九阳大片市场份额, 这是借别人的势 。 洋河酒业品牌构造和裂变的过程就也遵从了借势法则 。 洋河酒业早期是一个低端品牌的白酒企业, 但在其过去的十年中, 洋河酒业通过品牌资产的层层背书, 使其产品不断的走向高端, 并且迅速地挤入了白酒行业舞台的镁光灯下 。 通过"洋河"二字作背书发育"洋河蓝色经典"品牌, 当"蓝色经典"品牌发育起来后, 再去"洋河"化, 生成"蓝色经典"品牌, 这是借自己的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