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工作感悟600字10篇

老师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 ,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道德情操 , 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数学教师工作感悟10篇 , 方便大家学习 。
数学教师工作感悟600字1
数学很多学生中的印象 , 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 ,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 , 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怕学数学 , 甚至厌学数学 。认为数学太抽象 , 不易理解 。在传统教学中成长起来的我 , 一度也很迷茫 , 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 , 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下面来谈一下我对这方面的体会 。
我所在的学校是桦甸市第五中学 , 它处在县城的郊区 , 到我们学校来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或者是郊区菜民的孩子等 , 可想而知他们的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 。这些学生从小在学习时大多数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在家学习时得不到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 , 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 , 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 。
1、在我的班级的学生中我调查过他们的家庭情况 , 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 , 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 , 或者不管不问 , 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 , 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
2、我是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 , 对教材把握和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 ,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 , 我们就教什么” , 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 , 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 , 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 。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
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 ,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 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 , 呆板 , 毫无乐趣 。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 , 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 , 去适应学生的要求 。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 ,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 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 ,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以下是我的自身见解:

1、创设有效情景 , 引入课题 , 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 , 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 。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 , 了两个公式 , 男孩成人身高:(_+Y)/2_1.08,女孩成人身高:(0.923_+Y)/2 。其中_表示父亲的身高 , 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 , 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 , 很快 , 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 , 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 , 带着惊奇的表情 , 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 , 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 , 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 , 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_、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 。”学生恍然 , 而且印象深刻 。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 , 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 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 , 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2、在课堂教学中 , 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 , 提高数学能力 。
《平行四边形》是八年级下的重要内容 , 它是初中阶段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 , 其中有平行四边形、巨星、菱形正方形 。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 。当然直接告诉学生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 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进行论证推理 , 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 ,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 , 不持久的 。例如 , 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制作一个菱形通过观察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 , 菱形有哪些特别的性质呢? , 让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猜测 ,  , 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 , 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到黑板前板演 ,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 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 , 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 , 在我讲到《矩形》这一节课时 , 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 , 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 , 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 , 但是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却在学生心里烙下了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