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裂变:30天内裂变1000个群( 四 )


Day4截至第4天下午,所有储备群均已推过至少一次了,再继续推的话,只能加速被人家踢出群 。所以,调整一下频率,已经推过的社群,每一两天再推一次就好了 。一直推到被踢 。
如果说靠在群里洗用户范围有限,那么随着小号加好友索取干货的人数量的增加,朋友圈海报裂变开始凸显效果 。人数开始快速上涨,而不再单纯依靠其他群来获取用户 。
那么,以后的26天需要做的是:

  1. 用好工具:自动拉群、设置踢人规则、群规、关键词拉群,重点保障用户在朋友圈的传播质量,不能删、不能分组可见等 。群规提示一点:欢迎邀请朋友进群 。
  2. 保证干货内容充足、调研好是否有吸引力,并持续向社群输出,维护好社群氛围
  3. 同步拓展其他垂直行业社群和其他外部社群,进一步为社群裂变助力
第19天左右达到最高峰,每天可拉40-50个群,后边数量慢慢减少,到第30天时,原来的200个群,已经积累、更新到了1000多个群 。
按理来说,只要还有人对这种资料感兴趣,群裂变就不会停 。然而现实不是想象的那样 。高峰的时候,因为微信被动添加好友的限制,很多转了朋友圈想加好友的人因为没办法第一时间同意添加,那部分人就流失了 。后来,这些资料成了“大路货”,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也就慢慢式微了 。
需要注意
1)尽量避开周六日,因为大家没什么积极性,都在放松,不太想学习 。
2)小号即使被动添加好友,每天个数也是有限的,差不多一次性最多添加30多个,需要间隔1小时以上再次同意被添加才能通过 。
如果因被动添加好友个数的限制没办法再继续建拉手群,那就立即改变建群模式,直接建100人扫码群就行了(现在扫码群数量可达到200人规模) 。
3)不要犯低级错误,比如我之前就闹了一个乌龙,把盗版干货发到了人家正版授课报名的群里 。秒被踢,人家没有追究就已经很好了 。
4)社群建好了如何运营?
其实,有时候社群不活跃也没关系,像这种干货分享,大家领完就走了没什么可说的,但不代表质量不高 。此时应该想的是,如何能让其留下来即可 。
5)常用的几个社群运营的技巧:
进群欢迎话术、群介绍、群规都比较简单 。在大家还不认识的阶段,先抛几个普适性或热点话题,看有没有接茬的 。没有接茬的发几个红包炸一下,总会有几个说话的人 。实在不行就马甲自言自语,慢慢就有人来凑热闹了 。聊多了你就会发现,群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很活跃,如果没有人说话,就单独@他们,拉他们出来聊天,一般都会说几句 。别光顾着聊,记得在合适的时机说你的正事 。
07 渠道推广三点建议:
  1. 一定要做好渠道标记,摸清用户路径,不然一锅粥没有区分的话,后期没有数据复盘 。
  2. 前期不要用力太猛,同样遵循小批量尝试,然后大批量投放的原则 。
  3. 如果条件允许,加入A/B test优化,会一定程度提高转化率 。
08 复盘总结事实证明,资料干货+裂变的模式行得通 。
1)首先,冷启动阶段,储备种子用户群还是太少了,以至于前期增长比较缓慢 。
2)重新认识了所谓的社群“重运营” 。其实拉群阶段非常简单,人力资源投入有限 。但是后期的运营却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工具可以识别部分发广告用户并自动剔除,但是工具不是万能的,很多广告识别不了 。为了维护社群秩序,这种人又是必须剔除的,且是手动!社群多了之后,消息根本看不过来,群的位置也是每一秒都变动一下,甚至想点开某一个群都“抓”不住它 。
3)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快被大家玩烂了,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知识付费项目都在用,用户也慢慢习惯了,不再敏感,效果也会相应地打折扣 。但是,我们的营销心理战略是不会变的 。如果继续用这种模式,最好能动动脑筋结合自己的产品加入一些新的玩法 。也可以利用付费工具更智能、更精准裂变 。
其实,所谓创新有时候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而已 。每年电商平台“618”、“双11”都会搞大促,春节大型撒红包现场也有各种活动,其他成功案例更是数不胜数,直接找一些复盘总结过来研究,比任何纸上谈兵的课程实用无数倍 。
4)在“诱饵”资料成为“大路货”之前,社群裂变会有时间和总量的天花板,想要那些资料的人就那么多,你吃得越快用时越短,吃的慢了时间相应变长 。而这个快慢有时候是微信本身的限制,没办法突破 。就算我弄上10个小号,单日裂变总量会增加,但是单个小号的日产量也不会提高 。而10个小号会加快“诱饵”的大陆化,感兴趣的人变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