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看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双循环”)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这是去年8月在合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长三角发展新目标 。
半年来,沪苏浙皖同舟共济、争上游、争实力,长三角新发展格局建设不断加快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 。迈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目标,沪苏浙皖将如何发力?
近日,采访人员在认真研读了三省一市的四份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文章中,三省一市既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又努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 。
【来看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双循环” 发展动向】列车运行在浙江省安吉县,在上杭高速铁路上 。
精确定位
打下稳定的“圈层”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先看长三角的“圈” 。
这不像是摊大饼般的平均力,而是一层一层不断延伸 。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重点 。这也是支点和枢纽的本质 。长三角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点枢纽” 。
但圈里有圈,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能级不一样 。在这个“小圈子”里,他们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从他们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地的自我定位 。
“圈”的核心自然是上海,它是长三角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 。而上海也有一位“老大哥”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谋划推进,充分发挥上海的引领作用,打破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共同打造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
火车跑得很快,完全依靠前皮带 。
面对依托硬实力的区域竞争,上海提出优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当天,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地备受关注 。这五个曾经被称为“与上海的关系连昆山都不如”的周边地区,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上海将把这五个新城变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这将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进一步发挥新发展格局引领作用的关键举措——作为长三角发展最完整的城市,挖掘周边新城的发展增量,无疑将充分释放带动效应 。
2020年,江浙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突破10万亿元和6.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保持稳定增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省的定位颇为相似 。
江苏提出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中发挥强大支点和战略枢纽作用;浙江提出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江浙两省都把目光放在了锻炼内部优势,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源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这是两省的共同目标 。浙江也提到了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
“推进省级新发展格局建设,必须集中资源、抓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与江苏的相似之处在于省域发展的“多核驱动” 。浙江要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江苏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座万亿城市 。“集中力量发展这些城市,是两省更好承接上海优质资源、带动省内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有效抓手 。”
安徽提出以长三角联动畅通为抓手,配合重大项目投资和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一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共享平台 。
“畅通联动”“协同联动”“区域消费中心”...安徽用了很多词“低调” 。三省一市中,安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十足 。
安徽有“外延优势” 。作为三省一市与内陆腹地联系最紧密的省份,是长三角不断向全国辐射的“前哨” 。安徽也利用这一优势,提出支持亳州、苏州、六安建设省际相邻区域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也是唯一一个明确提出区域内所有地级市建设目标的省份 。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安徽省许多节点城市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一位资深观察家说 。
建设长三角中心现代城市要求的宣城,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去年,沪杭高铁全线贯通,宣城结束了城区无高铁的历史 。后来被杭州都市圈列为观察员城市,前景看好 。
由内而外,找准位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经过半年的锤炼,长三角三省一市为实现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奠定了稳定的“圈”基础 。
游客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沙盘前聆听施工方案 。源地图
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技巧
推荐阅读
- 网络语der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 der什么意思
- 想嫁入豪门?赶快来看这些家居风水
- 哪个品牌的水龙头好 来看看水龙头十大水龙头
- 餐厅墙面壁纸如何选购?来看看这些效果图吧
- 家里没贴壁纸进来看看 不然后悔死!
- 养猫的好处介绍 铲屎官们快来看呀
- 辨别真正水培花卉的方法
- 中国联通全国一体化高品质服务 联通的客服电话
- 用水晶灵摆来看风水
- 爱舍墙纸价格怎么样? 不想被宰就进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