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首经典诗词 苏轼的诗有哪些( 二 )


虽然有司马的位置 , 但柳宗元在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 只好待在一座庙里 。
出身名门的他有过这么尴尬的时候吗?
但是他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
身患重病 , 险些丧命 , 母亲病逝 , 儿子早逝 , 妻子早逝 。一连串的打击让柳宗元感到命运多舛 。
就连欧阳修后来也很同情:“天道生而厚 , 独善其身难 。”
刘源的前半生虽然风雨交加 , 但这无情的风雨依然无法震慑他 , 于是他选择用山水来装点后半生 。
与其在苦难中自怨自艾 , 不如在失意中找到一份从容 , 在迷茫中保持一份通透 。
“投空开阔地”的柳宗元 , 远离奸臣 , 得以“自由施展才华” , 与友人游历永州山水 。
累了就坐在草地上 , 拿出一壶酒 , 不醉不归 。喝醉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 , 做个好梦 。
十年永州生活 , 柳宗元用笔墨为这里的山水立传 , 这是他不屈苦难的宣言 。
正如在庙里评论柳宗元时所说:
“灾难也给了他一种安宁感 , 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遇 , 与自己对话!”
人生自古风雨飘摇 。谁和平相处了一百年?
真正的强者 , 哪怕生活是一片鸡毛地 , 也会把这一片鸡毛地扎成鸡毛掸子 , 掸掉自己的灵魂 。
中年人在困难面前要有和他们握手的勇气 。
这样才能在山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


老年脱离
"这只船从此死了 , 江海把它送了一辈子."
——《临江仙 , 夜饮东坡 , 一觉醒来 , 一醉方休》
陆游曾在《使雪寒甚赋》诗中写道:“老人不超然 , 写清诗 。”
人老了 , 已经是“满山青山 , 夕阳西下” 。只有超脱了 , 才能领略这夕阳的美 。
苏轼 , 一个老人 , 过着非常冷漠的生活 , 经常和朋友一起喝酒 , 写诗 。
那一夜 , 苏轼一夜醉酒 。
但是 , 家里的孩子都睡着了 , 无从下手 。但是他没有生气 。而是转身拄着一根棍子来到河边 , 沐浴着明月清风 , 听着涛声 。
这时候的苏轼 , 感受到了世间的种种 , 浮沉沉 , 终于受不了人心的超脱 。
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中 , 也把苏轼的心境带到了无边的江湖 , 最终到达了宁静舒适的超然旷达之境 。
周在《悲观、坚持和超脱》中写道:
“人生中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 , 那就是超越一切成败、好坏的豁达之心 。”
到了老年 , 学会放下执念 , 就能优雅地老去 , 不伤春秋 。
季羡林就是这样度过晚年的 。
58岁时 , 他挖地捡粪 。88岁时 , 他摇身一变成为“文学大师” 。
虽然地位变了 , 但他对生活的态度一直是淡然自在 。
面对人生低谷 , 他把自己住的牛棚说成是大院 , 把自己当成孙了 。这项艰苦的工作使他的身心摆脱了困境 。
苦难只能让他豁达乐观 , 荣誉只是过眼云烟 。
1999年 , 在季羡林的生日会上 , 客人们都称赞他的人品和学识 , 说他是“明灯” , 是“太阳” 。
他和季羡林说话的时候说 , 人们刚才夸的不是他 , 他只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读书人 。
后来 , 他亲自辞掉外界强加给他的“国学大师”、“学术大师”、“国宝”等名声 。
摘掉这些皇冠 , 季羡林也算是“自由人”了 。
丰子恺说:
“心小了 , 一切小事都大了;心大 , 一切大事都小;见世态炎凉 , 内心安然无恙 。”
生活需要超脱 , 时间也需要从容 。
年轻的时候 , 买得起;等你老了 , 就可以放下了 。时间的无情最终会被一个人的超脱融化 。
老了 , 培养一种超脱 , 你的余生就平安了 。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里有一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遇到他 。”
在苏轼身上 , 有道家的顺应自然 , 有儒家的积极进取 , 有佛教的解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