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ut”管理法——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灵丹( 二 )


2. 应有设备:椅子一把,最好是大人使用的有靠背的椅子,这样孩子端坐时双脚不能接触地面,就不会站立起来 。 椅子摆设的位置不能靠墙,使孩子不会因为无聊而脚踢墙壁 。 让孩子在受处罚时也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他才能够感受到即使犯了错误,他的“人权”还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 其次,执行区应该摆放一个闹钟,设置好处罚的结束时间,并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时能够看清楚时间 。 这样,孩子将感受到处罚是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被严格执行,所以必须接受 。
“time-out”的执行步骤和机制
要确保这项处罚的顺利并且获得应有的效果,作为执行者的家长必须坚守原则,始终如一 。 包括:
1、 让孩子充分了解这项处罚的规定,并和孩子达成一个口头协议,包括:①必须明确这项处罚的标准:在家长给予一次提醒或原谅后,没作出改变,继续犯错的时候 。 例如和玩伴抢玩具而吵架或打架,对长辈没礼貌、顶嘴,没得到妈妈的允许就外出玩耍等 。 最好把该受处罚的事件一一协商好,让孩子知道这项处罚是合理的 。 ②处罚的时间:不能分大错或小错,只有一个标准 。 按孩子的年龄规定,三岁即三分钟,十岁就十分钟,不能讨价还价 。 年纪小的幼儿在较长时间的静止或受冷落时会产生恐惧,年龄较大时承受力较强,必须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反省 。 ③受处罚时能做什么:只能静静坐在椅子上,想清楚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想想以后要怎样做才不会再做错?这段时间,没有人会理睬他,他也不能找借口溜走或求情、求助 。 ④受处罚后必须做什么:在处罚时间结束前的30秒,家长必须听取孩子反省后的报告,要求孩子清楚讲出他究竟做错什么?他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形会怎么做?如果孩子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可以给他启发,但不必大谈道理 。 无论如何,要准时结束处罚 。
2、 家长必须信守承诺,坚持原则,包括:①按照和孩子说好的“协议”去执行,不能因心情或爱恶而随意改变,也不能因为自己太忙便改变处罚方式,或在孩子撒娇耍赖下就放弃处罚 。 严格执法,孩子在“有法可依”下才不会经常犯错,也才不会不遵守规定 。 ②家长必须加强自控能力,在孩子犯错时能够冷静面对,不动怒,不采取粗暴手段造成负面后果,相反,必须以和蔼、坦诚的语气和孩子对话 。 若孩子情绪失控,拒绝合作,家长依然要坚守原则,提醒他按照协议,坐在“反省椅”上,孩子即使哭闹,也会逐渐冷静下来 。 ③千万不能和孩子交换条件,例如要求他完成处罚的程序后,就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 ④千万别翻旧账,揪住孩子以前曾经犯错或不履行承诺的“辫子”不放;也不能在孩子接受处罚过后继续教训他,或对他冷淡 。 必须记住:孩子为他的过错付出了代价(接受处罚),他就洗去了污垢,恢复清白 。 这样,他才会没有包袱,朝向正面价值发展 。

“Time out”管理法——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灵丹

文章插图

上述关于“time-out”的阐述及建议,也许还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 。 我和一些家长讨论过,他们大抵赞同,但怀疑我们中国家庭是否能够这么做 。 我的反应是:“不这么做,有没有其他的做法?”过去的种种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评价 。 也许有不少家长认为他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成功的,因为孩子听话、用功读书、考试成绩很好 。 但我要问:“孩子听话”就是教育成功吗?读书用功、考试成绩很好就是成才的表现吗?如果这个孩子将来抱着学历证书离开学校以后毫无是处,例如没有工作能力、自学能力差、心理素质低;或者,他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便束手无策?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以后的问题,在中学、大学的阶段,他自然能够得到这方面教导 。 ”这么说仿佛很有道理,但我无法认同,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建筑水平很高,但我还是觉得没把建筑物的底层、一层、二层顺序建好,将来建三层、四层的时候,要怎么建?把它挂在卫星下面吗?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孩子们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你的“教导”可以扭转的吗?作为家长,我们总不能在将来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念头,像新加坡的某些家长,(去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先后报道:一些父母在无可奈何下,以“不受父母管教”为理由,将孩子告上少年法庭,要求判孩子进入“管教所”)主动放弃教养子女的责任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