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签收后几天自动确认收货 淘宝最晚多久确认收货( 二 )


(4)申请售后次数限制
接着上面说的 , 如果用户被拒绝后 , 撤销了该退货单 , 又重新申请 , 也有可能进入循环中 , 所以在申请售后这里也需要做次数限制 。
这个次数限制肯定是在申请售后时间这个大前提以内 , 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用户恶意提交 , 对商家造成骚扰 , 当然这个限制可加可不加 。
总结一下 , 在申请售后这里做的判断有:首先判断该订单该商品有无进行中的售后单(包括换货) , 有则不能申请;该商品如果有成功的退货单 , 且之前退货单中的申请数量小于该商品购买数量时可以申请 , 否则将不能;该商品的处于已关闭状态的售后单是否小于三条 , 是则可以申请 , 大于等于三条时 , 只能申请平台客服介入解决 。 当然这些限制都有一个大前提 , 该订单处于售后时间内 , 超过则都不能申请 。
2. 商家端限制
(待审核)超时未处理:用户提交售后单 , 如果商家超时未处理 , 比如时间限制为7*24小时 , 将自动审核通过 , 并通知管理后台的客服人员及时联系商家 。
待商家收货/待商家退款)超时未处理:用户回寄之后 , 此时商家该进行的操作有2步 , 确认收货和确认退款 , 如果此时商家超时未进行操作 , 同样将由管理后台的客服人员介入 , 甚至可以给到客服和财务人员直接退款的权限(当然这要考虑公司章程和部门组织架构) 。
当然 , 还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 , 比如用户发回空包裹或乱填物流单号或发回的商品出现破损之类的 , 这时就需要商家申请客服介入的功能 。
涉及其他版块
一个退换货会涉及到的其他版块有商家、商品、财务、营销等 , 这些版块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数据的联动 , 所以需要考虑进去 。 当然这些版块主要是后台的数据 , 用户端的感知并不大 。
1. 商家
一般平台会对每个商家有一个评分 , 和一套奖惩制度 。
评分的目的可能更多的影响用户端 , 评分高的商家下的商品出现在用户面前的几率更大 , 不管是搜索结果排名更靠前还是猜你喜欢等流量入口展示 。 而退换货肯定会影响评分 , 比如用户申请原因选择为“七天无理由”时可能不计入分数 , 而选择为质量问题 , 或商家服务态度问题而不想要了 , 这肯定会影响该商家评分的降权 。
奖惩制度更多关乎于平台与商家的联动 , 这个就要根据公司不同时间段的业务需求来制定了 , 比如因质量问题退货占比高于多少的商家 , 需要罚多少钱 , 或一些特定活动不能参加 。
2. 商品
退货涉及到与商品的联动有2个维度 , 该商品的分数和库存 。
上面说的是商家的评分 , 但是每个商品肯定也会有自己的一套计分规则 , 这样搜索引擎从数据库里拉商品出来后才会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展示 。 而退货则会影响降权 , 这里面的计算规则很复杂 , 而且也得根据公司当前的业务目的来制定 , 这里不做展开 。
用户下单并支付后就会扣除该商品的库存 , 成功退货后也将还原库存 。 当然也得看该商品是否被删除或者该sku是否已删除 。
3. 财务
订单中的金额信息与退货会产生关联的有运费、金币抵扣、实际支付金额、结算金额 。
(1)运费
首先 , 得判断回寄商品的运费该由哪方承担和是否该退用户支付的运费 , 所以就得判断是用户自身的原因还是商品的原因(我们平台还未介入运费险) 。
有两个方案:
由系统介入 , 通过申请原因来判断 , 比如七天无理由退货就是用户承担 , 商品质量问题就是卖家承担 , 此时就比较复杂 , 可能会存在商家先把货款提走后用户再申请退货的情况 , 这样就会在保证金里扣除运费;
是卖家和用户在线下自行协商 。
个人认为 , 如果由系统来介入感觉好像对商家更强制一点 , 对用户更有保障一点 , 但是卖家肯定会钻空子 , 比如告知用户不要选择哪些申请原因 , 这样反倒对用户是一种骚扰 , 倒不如更开放一点 , 让双方更自由的沟通 。
接下来说该多少退用户支付的运费 。 先解释一下 , 运费是由运费模板计算而来 , 且又分为按重量计算和按件数计算(先不讨论按体积计算 , 使用的太少) 。
比如按重量计算该运费模板为首重2kg , 首价10元 , 续重1kg , 续费3元;某一sku重量为0.7kg , 那买1~2件需付运费10元 , 3~4件需付10+3元 , 5件需付10+3+3元 , 6件需付10+3+3+3元 , 这样算出来的运费就是不规则的 。 问题就出现了 , 当我买6件 , 需付运费19元 , 那当我申请退货1件 , 应该退多少运费 , 申请3件 , 又应该退多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