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思维
一、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
在历史教学中 , 应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 非智力因素如志向、想象力、意志力、兴趣等能给思维力的产生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个人的志向越高 , 他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就越大;想象力愈丰富 , 愈有利于构建知识的立体体系 , 愈有利于思维的扩展;意志力坚强的人 , 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 驾驭自己的情绪 , 并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兴趣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 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 , 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 才能积极思维 。因此 , 在历史教学中 , 老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教材与学生间的媒介 , 一定要大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保证每位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思维意识 。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 。
二、创设问题情境 , 培养思维能力 。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 要调动学生的思维 , 就必须把问题引入课堂 , 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迫切感越强 , 思维也就越活跃 。因此 , 在历史教学中 , 老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 ,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 , 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设问要注意启发性 , 要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 可依据《考试说明》的几种能力要求从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例如 , 要求比较问题: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点?要求综合归纳问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哪几次高潮?各有什么特点?要求推理说明的问题: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民主革命引向胜利 , 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 ,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
历史教学不能平铺直叙教材的内容 , 要多运用直观教具 , 如历史地图、课文插图、仿制的模型教具等 , 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开启思维的动机 。比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 , 可先引导同学们看课本插图 , 并要求同学们指出哪幅图反映英国必然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哪幅图能体现英国的侵略行为?哪幅图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以图导谈 , 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历史教学中 ,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 把抽象的叙事形象化 , 以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 ,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 , 在讲述赤壁之战时 , 可利用苏轼《赤壁怀古》里面生动的词句对古战场赤壁进行渲染 , 简单色画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 。然后因势利导 , 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 ,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历史作用 , 并假设关羽当时把曹操杀了 , 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 , 既开阔了视野 , 又锻炼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辩能力 。
另外 , 语言的准确运用 , 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 也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 思维离不开语言 , 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审题能力差 。概括能力不足 , 答案不简洁明了 , 条理不清楚、层次混乱等问题 , 主要是学生语言能力问题 。因此 , 在历史教学中 , 应注意下面几点:首先 , 老师应注意缩小师生间的语言差异 , 使老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趋于一致 , 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 。其次 , 要弄清教材中一些关键性语言 , 引导学生做定量思维 。如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 , 战国推广 , 西汉广泛使用 。出现、推广、广泛使用所表示的量是有着巨大差别的 。再次 , 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进行思维 , 把所学的内容加工整理成自己的语言 , 往往能把厚书读薄 ,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 , 过好语言关是培养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
推荐阅读
-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策略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
- 初二历史教学方法及现状
-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谈谈初中历史科的教学方法5篇
- 写景的优秀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春天写景优秀作文600字5篇
- 美丽的夏天的作文800字初中 美丽的夏天的作文800字
- 满分写景的作文600字初中 满分写景的作文600字
- 作文600字初中写景夏天 600字写景作文夏天
- 初一历史课程线上教学期末总结